2017年5月3日 星期三

「Denial」



大學教授Deborah 剛出版了研究猶太人大屠殺的歷史著作,新書發行不久隨即收到學者David 的律師信,指要控告她誹謗罪,這緣於Deborah 在其著作中批評 David 否定大屠殺的歷史,所以他是一個騙子,不是一個歷史學家。無論是女主角 Deborah、 一眾學者及民眾,甚或是觀影的我,都認為這官司的判決影響的不止於二人的名聲,而是把大屠殺這整段歷史的虛實,交予非歷史學者的法官/ 陪審團去下個定案,這無疑對整個學術界、甚至整個世界都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衝擊及挑戰。

電影由 Deborah 及 David 的初次交鋒開始、到 Deborah 與律師 Richard 及 Anthony 的搜證及準備過程,發展至控辯雙方在法庭前的對陣及應對,整部戲都拍得工整流暢,但在我看來,電影裡對眾角色的描寫,Deborah 與她的律師團隊之間的相處及交流、由衍生誤會到彼此交心信任,這當中的起伏才是最好看的。特別 Deborah 跟 Richard 的幾場戲,Tom Wilkinson 演出細膩到位,讓人油然愛上 Richard 一角,不禁想知道更多關於Richard 的故事。

當大眾以為這訴訟的重點是大屠殺有否發生過,但原來題指中 Denial 指的,跟電影開始Deborah 的一段演說相呼應:I won’t debate Holocaust deniers. You can have opinions about the Holocaust, but not about whether it happened or not. That isn’t an opinion. That’s a fact. 已成的事實不能被否定、也沒法被否定,若你為了抹殺一個事實而捏造了另一個事實?這則是作假暪騙了。

電影中 David 在英國提控,因為在英國 Deborah 如要辯護自己沒有誹謗 David,她必備需提出證明 David 確實是一名騙子。而David 知道歷史文案中從未能證實集中營毒氣室的存在,這世上從沒有一張相關的照片能證明一切,那他說德軍沒對猶太人進行大清洗一點,他本人雖不能證明這為事實,但 Deborah 也沒法舉證他說的為非事實!這顯然就是 David 一場精心計算的陰謀,他聰明的以為找到了最完美無暇的攻擊點,卻沒能看出自設的這個圈套裡的大盲點,他提控的是「我不是騙子,我是一名歷史學家」,這完全是一個只關係到他個人身份的議題,跟大屠殺有否發生過其實並無關係,這場對駁公堂的思辯,變成了一場邏輯、文字上的角力賽。

Denial,David 否定了歷史,更希望憑此在歷史上留名。Deborah 無法證明他否定的歷史,但她能證明 David 在歷史中否定了他自己,而最峰迴路轉的高潮則是法官對這否定的存疑,及最後那本將在歷史存留的判決書,究竟是誰否定了誰,誰又否定了甚麼?Denial,其實就是這戲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