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日 星期三

「Denial」



大學教授Deborah 剛出版了研究猶太人大屠殺的歷史著作,新書發行不久隨即收到學者David 的律師信,指要控告她誹謗罪,這緣於Deborah 在其著作中批評 David 否定大屠殺的歷史,所以他是一個騙子,不是一個歷史學家。無論是女主角 Deborah、 一眾學者及民眾,甚或是觀影的我,都認為這官司的判決影響的不止於二人的名聲,而是把大屠殺這整段歷史的虛實,交予非歷史學者的法官/ 陪審團去下個定案,這無疑對整個學術界、甚至整個世界都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衝擊及挑戰。

電影由 Deborah 及 David 的初次交鋒開始、到 Deborah 與律師 Richard 及 Anthony 的搜證及準備過程,發展至控辯雙方在法庭前的對陣及應對,整部戲都拍得工整流暢,但在我看來,電影裡對眾角色的描寫,Deborah 與她的律師團隊之間的相處及交流、由衍生誤會到彼此交心信任,這當中的起伏才是最好看的。特別 Deborah 跟 Richard 的幾場戲,Tom Wilkinson 演出細膩到位,讓人油然愛上 Richard 一角,不禁想知道更多關於Richard 的故事。

當大眾以為這訴訟的重點是大屠殺有否發生過,但原來題指中 Denial 指的,跟電影開始Deborah 的一段演說相呼應:I won’t debate Holocaust deniers. You can have opinions about the Holocaust, but not about whether it happened or not. That isn’t an opinion. That’s a fact. 已成的事實不能被否定、也沒法被否定,若你為了抹殺一個事實而捏造了另一個事實?這則是作假暪騙了。

電影中 David 在英國提控,因為在英國 Deborah 如要辯護自己沒有誹謗 David,她必備需提出證明 David 確實是一名騙子。而David 知道歷史文案中從未能證實集中營毒氣室的存在,這世上從沒有一張相關的照片能證明一切,那他說德軍沒對猶太人進行大清洗一點,他本人雖不能證明這為事實,但 Deborah 也沒法舉證他說的為非事實!這顯然就是 David 一場精心計算的陰謀,他聰明的以為找到了最完美無暇的攻擊點,卻沒能看出自設的這個圈套裡的大盲點,他提控的是「我不是騙子,我是一名歷史學家」,這完全是一個只關係到他個人身份的議題,跟大屠殺有否發生過其實並無關係,這場對駁公堂的思辯,變成了一場邏輯、文字上的角力賽。

Denial,David 否定了歷史,更希望憑此在歷史上留名。Deborah 無法證明他否定的歷史,但她能證明 David 在歷史中否定了他自己,而最峰迴路轉的高潮則是法官對這否定的存疑,及最後那本將在歷史存留的判決書,究竟是誰否定了誰,誰又否定了甚麼?Denial,其實就是這戲的魂。

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Lilting」



「Lilting」

Junn,多年前皆同丈夫與兒子由柬埔寨移民英國,身在異鄉又言語不通,令她一直也未能融入異地生活。隨著丈夫離世,兒子Kai 安排她住進安老院,她更是感到被孤立。她討厭Kai 的同居好友 Richard,她怪責Richard 從她身邊把兒子搶走,是他讓兒子把自已的母親送進安老院。最後Kai 意外身亡,Junn 從此孤身被遺忙在安老院裡。

Richard,Kai 的同居男朋友。Kai 深愛母親,一直想把母親接來一起生活,卻總是沒有勇氣跟母親出櫃。Richard 一直也鼓勵 Kai 把Junn 接來,他每天看著愛人鬱鬱寡歡活在壓力之中,心裡也不是味兒。最後Kai 離開了,照顧 Junn 的重任就落在Richard身上,他並不討厭這差事,他愛Kai 也愛他所愛,可是,他跟Junn言語不通,Junn 也又麼討厭他,他該如何是好?

Vann,Richard 請來替Junn 翻譯的女孩。Vann 替 Junn 跟 Richard 作翻譯,也幫忙 Junn 跟在安老院相識的男朋友 Alan 作翻譯。Vann 是個討人愛的女孩,大家也很感謝她的幫忙,眾人彼此間的言語隔膜除去了,透過言語大家可以溝通了解,但對話是否真的能解決一切?Junn 對 Richard 的心結這麼簡單就能解開?

言語只是溝通的其中一個途徑,它可能是最便捷的,但也是最容易傷人的。Alan 每天在安老院陪伴著 Junn,他聽不懂 Junn 說甚麼,只能在她說話時默默在旁,而Junn 所要的其實正好是一個靜默的聆聽者,當她情感抒發的出口。當Vann 為他們之間築起對話的橋樑,也是考驗來到之時。同樣,Vann 方便了Junn 與Richard 之間的溝通,但他們彼此間對Kai 的思念,Richard 對Junn 的關愛,卻是千言萬話都表達不來的,最後能連繫起二人的,就只有愛。

戲裡,Junn 跟 Richard 常回想起跟Kai 的點滴,平淡但窩心的生活回憶,與現實中死寂如水的未忘人生活縱橫交錯,想像與現實二人已經分不出來了,就連觀眾也給騙進他們的憂傷裡頭,在思海裡搖搖晃晃。

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

「What Maisie Knew」



 
夫妻離婚,小孩子永遠變成無辜的受害者,父母爭奪撫養權,在小孩面前數落對方的不是,又或是互相推卸責任,更甚是父母火速搭上新歡 (或者是第三者一早存在),小孩短時間內要接受父母親離婚、再婚的複雜關係等。但不論是何種情況,成年人犯錯了,以為小孩不懂,但他們其實一一看在眼裡,最受傷害的也是他們。

「What Maisie Knew」裡的Maisie,父母親離婚,法庭把撫養權判給了成功的生意人父親 Beale,Maisie 跟著Beale 到新家,發現一直在母親家照顧自己,且感情要好的年輕褓姆 Margo,原來跟父親搭上了,不久更成為了自己的後母。同時,Maisie 的歌手媽媽 Susanna 也閃電下嫁了年輕酒保 Lincoln。Beale 跟 Susanna 這頭爭撫養權爭的臉紅耳熱,但當Maisie 真的跟自己同住時,二人不約而同都以工作繁忙為由,把照顧Maisie 的工作丟給另一半。Margo跟 Lincoln其實都是這段複雜關係的受害者,Maisie被親生父母像小人球般丟來丟去時,這對新任後父母都用心親切的照顧她,而且比Beale 及Susanne都盡責用心。這三人相處久了,建立了感情,彷彿她們才是真正的一家人。

這戲好看,但不在主角五人的複雜關係,而是Maisie 與兩位母親、兩位父親的相處過程。電影全片都用Maisie 的角度去看成人的世界,她被親生父母弄得團團轉,不時被遺忙在一角默默的等,等著誰人的出現帶她回家。Maisie由始至終都是被動的,但她沒有恨自己的親生父母,無論哪天她有多無奈孤獨,她需要的只是一個擁抱,讓她感到愛、安全感。只是這樣的日子久了,她知道了誰人才有能力照顧她、會讓她感到快樂,最後,她也可以有自己的選擇。

這電影想看很久,但也是不久前才知道原來是由小說改篇,而且小說好像比電影版寫得深入得多,例如小說就探討了Maisie 與後任父母的倫理關係,在社會、外人的眼光下,Maisie 跟Margo 及 Lincoln 的關係確實是有違倫常吧,我想又是時間去找原著讀一讀了!

2014年4月5日 星期六

「Palestine Stereo」

 電影節繼續看電影~ 

以巴紛爭無日無之,街頭及電視每日都上演著示威衝突、政客與軍方們的唇槍舌劍,人民每天生活在戰爭的巨大陰影之中。弟弟Sami在一次以軍襲擊中失去了聽力,他解除與未婚妻的婚約,決定跟隨在同一次襲擊中喪妻的兄長Stereo移民加拿大過新的生活。為了賺取移民所需的一萬元銀行存款,兄弟倆駕著已退役的救護車,帶著出租的音響設備,四出提供音響廣播服務,除了婚禮、喪禮,更有示威集會,甚至是政府舉辦的記者會等等,他們看見人民為公義發聲,卻在軍方的暴力陣壓下,演變成了一次次的流血事件。 

Stereo Sami 都愛自己的家,但當家園令到他們失望,性命受到威脅,他們該選擇離開還是留守?離開是軟弱逃避,還是豁然放下?當他們身邊的朋友、親人,有的叫他們留下,為國土、為所愛、為建設美好的將來而努力,有的人卻希望跟他們遠走,離開戰亂之地過好日子,那兄弟二人心目中想的又是甚麼?Sami 離開未婚妻,其實是因為自卑,失聰的他連工作也得受哥哥照顧,又那能擔起一頭家。本身是歌者的Stereo在妻子死後不再唱歌,他對Sami在襲擊中失聰一事一直感到內疚自責,他希望離開傷心地,同時盼望加國的先進醫療能治好Sami 的耳患。
 
有一幕,Stereo手持著剛領到的護照自嘲說,這一生也沒需要過甚麼護照去證明自己身份,而當他們真的擁有了一本護照,卻是因為他們選擇了放棄、改變自己的身份。Stereo 這句說話,表達了他對身份的質疑與諷刺,也正正是電影的一個命題。那輛跟隨他們四出奔跑的救護車,就像兄弟二人一樣,有著救護車的軀殼,卻已經不是救護車的身份,它與Stereo Sami穿梭於街頭之中冷眼看著城裡發生的一切。但到最後,被判退役的救護車原來還是能救人,哪決定放棄國籍的二人,又是否真的能了解心中真正想要的、明白自己的身份與價值?

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

「Dancing in the Dust」


 
 
電影節看電影~
 
窮小子被逼與愛妻離婚,縱使明明窮得付不起,縱使她說不要不要,但他還是堅決要付妻子贍養費。婚禮的借貸還沒清還,加上離婚的贍養費,窮小子日夜加班還是未能應付,一天債主臨門要押他進牢獄,他躲進了別人的車子逃去。

車子由城市駛到無人沙漠,原來車主是年紀老邁的捕蛇人,老人沈默寡言看似無情,發現窮小子躲到自己車上後就起勢猛打,把他趕進四夜無人又入黑變冷的荒漠中。窮小子無路可去又冷又餓,看見捕蛇收入可觀,決定把老人纏上了,他又哀又求死纏難打,把老人氣得死死的,但老人要生活要捕蛇就離不開,注定被小子纏上了。二人在沙漠裡來個困獸鬥,小子慢慢關心起老人起來,面對生死關頭,小子甘願為愛妻犧牲一切,老人被打動了,彷彿從小子身上看到那已死去的過去的自己,他打開了心屝放下心結,最後救助了小子也釋放了自己。 

片首以幾個片段場面,交代了窮小子與妻子遇上、戀愛、離婚的幾個重要時刻,年輕小子為愛、為家人、面對朋友、社會眼光的進退兩難,交代得明快又簡潔精確。從小子與眾人的互動中,立體描繪了他的天真性格與憨厚為人,不屈不撓、喋喋不休的性子在之後在沙漠中與老人的對峙時發揮得淋漓盡致,令人好笑又好氣。 

電影其餘大部份時間都發生在沙漠中,甚麼也沒有,只得一片天空遍地黃沙一輛破舊車子一個孤立世人也孤立自己的老人與年輕氣盛的窮小子,卻又充滿了驚喜。大白天是小子的世界,前路茫茫還是充滿生氣,抓緊每一個可能性、克服恐懼,每一天都是一個希望、一個新的開始。晚上卻是老人的寂寞世界,黑夜壓境,燈光火苗照影出的是他年老的身影,遺世孤立、寂寞、病痛、哭號、死亡。某夜,老人赤著身子在夜裡嚎叫大哭,壯健體魄內裡卻其實已傷痕累累,映照地上拉得長長的影子,世界頓時不見了,只有老人與他背負的過去與無盡的悲痛。這整個畫面美麗極了,悲傷中又帶點神秘感、副一千零一夜式的東方色彩,也許是這一刻,讓我深深愛上這電影~

2014年3月2日 星期日

The 86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賽前小總結

有史以來第一年,在頒獎禮前有機會把所有提名Best Picture 的電影都看過了,可以來個個人的小總結。

The Best Motion Picture
無論電影命題、訊息、視野、拍攝手法等,「Gravity」都是我心目中的最佳電影,女主角最後重回地球的一幕,讓人有種彷如再生的感覺,我只後悔這套沒有看IMAX 版、沒有看3D版。
Nebraska」可能是提名名單中最平凡的一套,但其實卻是我最喜歡、最感動的一套,兒子無計可施下帶著固執、糊塗的老父上路去領獎,旅途中兒子第一次認識了父親的過去,過程中所得到的、修補了的,都比一百萬獎金來得珍貴。
Her」是我的第二最愛,Theodore Samantha的愛,is it “real” or not 都不重要,其實每個人都希望找到一個能向其盡吐心聲的知己、情人,而能像Samantha 完全了解自己、接納自己,一個完全為自己度身訂造的,真是教人如何不愛她。透過SamanthaTheodore有了重新驗視一次自己、整理思緒的機會,逃避過亦投入過了,看吧!愛人、活著跟本不可怕,以後live your life就是了!「Her」也是讓我思考最多的電影,就像是宇宙大爆炸論、創世論,明明知道這故事是虛構的,但我卻不禁去想,Samantha 人格從何而來,又往哪去了?
American Hustle」,名單中最星光熠熠的一部,看眾演員演出實在是種享受,但故事情節實在太空洞,「Philomena」需是平凡到不解何以入選,但故事都比「American Hustle」來得有深意。
 
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Where is Tom Hanks from Captain Philips」!?><
個人其實最喜歡「Nebraska」裡的Bruce Dern,但這年實在沒辦法不看看Leonardo DiCaprio Matthew McConaughey 的鋒芒。有時,最佳演員的榮譽,往往不只單憑演員們的出色演繹,一個能緊抓觀眾的角色,是成功的一半原因,「Dallas Buyers Club」裡的Matthew McConaughey就是一例。反倒,Leonardo 這次的演出確是純演技示範,所以我會選Leonardo

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AgainWhere is Emma Thompson from Saving Mr. Banks」!?怒吼….
Cate Blanchett Meryl Streep 之爭,比較了很久,最後都是覺得最親切可親的Meryl Streep 實在沒可能是那濫藥潑婦好不好所以,Meryl Streep 永遠是最好的~

Best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在還沒看「12 Years a Slave」前,Jared Leto 在「Dallas Buyers Club」裡的演出一直是我最愛,我幾乎篤定他會獲勝,特別是身為歌迷的我,實在沒辨法相信Jared 可以變這樣!但看過Michael Fassbender 在「12 Years a Slave」的演出後,我是由心的替戲裡的他感到可悲、厭惡。Jared 是得到了一個讓他可以發揮的角色,而Michael 則是投入進角色裡讓他活了過來,最佳男配角,我個人會選Michael Fassbender

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情況跟以上的一樣,縱使我多愛Jennifer Lawrence,但 Julia Roberts 在「August: Osage County」確是純演技示範,跟Meryl Streep 的幾場對手戲,精彩得令人拍案叫絕,多爽!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The Hunt」!電影不止說故事這麼簡單,戲裡友儕間信任的動搖、社群裡失去理智的鄙視及杯葛欺凌,在現實裡你真能分辨對與錯嗎?最後一幕那一槍、刺眼陽光下那個背影、男主角那個眼神,實在是無聲勝有聲。
大熱門的「The Great Beauty」,抱歉我看得不明不白,沒睡著就已經是我最大的能耐了,「The Missing Picture」可沒這個福份,我真的想睡不過之後看了一兩篇「The Great Beauty」的影評,有了指引後再用心想,雖然我未懂得欣賞它的美,不過卻是有點明白了它的主旨了。再說,戲裡有一幕,當男主角的老朋友告訴他要離開羅馬了,不帶走一切,沒其他要道別的人,只是到了時間醒過來,離開這個讓他失望的地方,我是不明所以的被它感動到。
Omar」及「The Broken Circle Breakdown」兩部都是好電影,就只是不覺得有好到提名最佳外語片的程度。樂迷首先自然會愛上「The Broken Circle Breakdown」裡的bluegrass music,而「Omar」則是攝影讓我特別偏愛。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2013 電影回顧


別了 2013 剛好一星期,終於有心情也有時間回顧一下看過的電影:

2013 最愛十大:
Django Unchained (無論導、編、演、音樂,都是一級享受) The Angels' Share (很喜歡Ken Loach 的片,總是描繪出社會低層生活的艱難、陰暗真實一面,卻又不失幽默與希望)
東京家族 (在這與「誰調換了我的父親」之間想了許久,最終我還是比較喜歡「東京家族」的自然與安靜)
The Hunt
字裡人間
Before Midnight
About Time (不是愛情片的愛情片,父子情一段很感動,完全意料之外的好睇)
Gravity
The Way Way Back ( 又一證明我的偏好,小品式少年成長故事)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Ben Stiller is my hero of 2013! )
 

擠不進十大卻一樣喜愛的:
Liberal Arts
Robot & Frank
Tyrannosaur
Stoker
Silver Linings Playbook
Side Effects
逆光飛翔
Searching for Sugar Man
Ernest et Célestine 花都友奇緣  (很可愛的法國卡通!)
Mud
Liv & Ingmar (全片只由Liv 娓娓道來,並加插Ingmar 的電影片段比喻二人的愛情、生活點滴,但感覺卻無比真實及震撼,看到尾竟然感動到成淚人兒 ><)
狂舞派 (在戲院看了兩次,完全被柒良吸引 XD)
Don Jon
The Place Beyond the Pines
Rush
Blue Jasmine
Spinning Plates
誰調換了我的父親
爸媽不在家
Snowpiercer (一齣電影、一列火車、一部活生生的寓言書)
 

2013 年喜歡的電影竟然列了三齣紀錄片,是從未試過的。而現正上畫的「我行我導:木下物語」,雖然不是紀錄片,但電影重現了導演木下惠介生命中的一段小說事,清新平實的手法動人真摯,而且也有點彷紀錄片的味道,很值得一看!